【撰文/丁于珊】
深圳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受關注的世界工廠,富士康的龍華廠也位於此地,近24萬名來自中國各地的農民工聚集在這裡,每天做著重複的動作數千次,生產出富士康代工王國的地位。
然而,因血汗工廠汙名難以擺脫、員工抗爭頻繁、甚至跳樓事件頻傳等負面消息,使得富士康備受外界抨擊。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勞工壓力,讓郭台銘在2011年中喊出,三年內要用一百萬台機器人取代人力,同時提高富士康的生產效率。
而後,也有消息傳出,富士康已開始在各個工廠中佈署機器人大軍,當時根據知情人士透漏,已有約一萬台名為「Foxbot」的機器人進入至少一家工廠的產線中,截至2012年底,預估有另外的兩萬台Foxbot會陸續出現在其他工廠中。
自動化顯然已是富士康製造過程的一部份,也許最終將取代120萬名人力需求。
自動化推動製造業回流
Foxbot是富士康自行研發、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儘管目前只能從事部分簡單、重複性高的工作,且一隻機器人的成本大在兩萬至兩萬五千美元之間,約為一位富士康工人的三倍之多。但是擁有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國家工程師、國家工學博士學位,現任臺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羅仁權指出,郭台銘的方向是對的,只是時間沒有這麼快。
事實上,早在上一個世紀福特汽車創辦人Henry Ford就已經有了想用機器人取代人力的想法,他曾感概到:「我只需要一雙手,但是總會有一個腦隨之而來。」經過一世紀的發展,機器人如今才開始慢慢進入到工廠裏頭,取代人類的那一雙手。
表面上看起來,機器人的成本效益似乎仍比不上人力,不過就長期來看,機器人能夠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達到「熄燈製造」的可能;加上目前各種電子產品大多講求輕薄短小,精密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僅靠人眼難以去辨識零件上的缺失,自動化產線不僅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且可以縮短生產線,減少土地使用率。
利用機器人取代人力、建立自動化產線不只有郭台銘想做,歐美日韓等國也都希望能夠透過智慧自動化生產,將製造業拉回國內發展,甚至連中國也在積極佈局自己的自動化產業,羅仁權形容:「這是鮭魚返鄉,」當所有國家都將製造業拉回自己國內,對台灣來說將會是一大威脅。
儘管成本較高,但智慧自動化提供更有效率、更精細的生產方式來創造產值,並透過服務來增加產品價值。
此外,根據2012年一份台商的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在中國許多台商普遍遇到缺工及人才、缺單、缺通路三大問題,其中缺工及人才就佔了68%,且中國勞工薪資也有上升趨勢,世界工廠的優勢已不如以往,因此有16%的台商計畫減資、轉地經營或者撤資回台。
但是當初因勞力成本過高而轉移到中國或其他地區,如今在台灣勞力成本沒有降低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吸引台商回台設廠,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回應:「自動化是一大關鍵,如果沒有自動化,台灣將會生存不下。」在產線自動化後,台商不會有缺工的壓力,反而能夠找到更高階的人才,創造更高的價值。
不只自動化 還要智動化
台灣是全球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良好的製造技術及3C產業基礎,同時也擁有機、電、資訊等專業人才及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具備極佳的自動化產業發展條件。
事實上,台灣發展自動化產業時來已久,早在70年代,台灣代工業正盛行時,訂單應接不暇,為了創造更多利潤,但又添購不起昂貴的設備,一些工廠在原有設備上加入油壓、氣壓及部分簡單的PLC(可程式控制器)控制系統,開始低成本自動化產線發展,雖然靈活性較低,但是能夠達到大量生產、效率高的需求。
直到近幾年,隨著技術不斷進步,自動化產業更進一步升級為智慧自動化,過去的經驗,如今成為產業升級的優勢所在。呂正華表示,台灣在資通訊(ICT)產業與機械產業支援體系完整,有助於智慧自動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而就剛起步的機器人產業,工業局金屬機電組科長蔡妙慈也提到,機器人拆解開來,無非就是機械、電機、光電等基礎技術,台灣在這方面發展完整,即使目前機器人沒辦法超越日本、德國,但在國際間仍保有一定的優勢。如今最大的問題在於,機器人的穩定度及可靠度仍然備受考驗,而這兩方面必須依賴廠商累積更多的實務經驗來證明。
為了加速產業發展,政府也開始擬定智慧自動化產業發展方案,搭配台灣產業生態鏈,發展工業機器人,同時也向下紮根,掌握核心技術。然而台灣因為代工背景所致,在這塊領域上相對弱勢,許多核心技術沒辦法真正落實。
「機械是工業之母。」呂正華表示,我們現在要回過頭來,把基礎技術紮穩,才能打國際戰,「否則我們一瞑大一吋,別人卻是大九吋,台灣永遠也追趕不上。」
技嘉根留台灣
同時,政府也成立智動化服務輔導團,透過示範案例來輔導產業升級轉型,技嘉就是智動化服務輔導團的其中一個示範案例。
技嘉是國內三大主機板廠商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在台尚有製造工廠的主機板廠商,由於主機板上的電容器相當多顆,在導入自動化生產之前,一條產線需要40個人力需求,且採用人工安裝的良率僅有80%,沒辦法進一步提升。
因此,技嘉開始導入由工研院開發的四軸Delta Robot電容插件系統,節省了9個人力,卻又能夠提升15%的生產效率,每年產值提昇2.25億,同時良率也增加至99.5%,技嘉希望從一貫化生產邁向智慧自動化生產,預計3年內將帶動主機板產業新建以及更新產線。未來技嘉也計畫將餅做大,將擴增10條自動化生產線來增加產能,確保根留台灣。
雖就單一產線來看,自動化取代了部分人力,但若十條產線都在台投資,整體來說反而能提升台灣就業率。不過呂正華也提到,自動化是必須長期發展的產業,台商短期內不可能完全關閉國外的工廠,將生產全部拉回台灣,當前的目標是透過導入自動化技術,擴大台灣的產線,維持台灣的競爭優勢。
台灣當務之急:找人才
然而,儘管台灣自動化產業似乎前景看好,但這當中也潛藏不少危機。羅仁權語重心長的指出,台灣的製造業、機械業靠著過去代工經驗練就出一身功夫,如今面臨產業升級,卻不見人才,「台灣的Level Cost已經沒有優勢了,我們的優勢在於優化製程及優化管理,但是人才都跑到哪裡去了?」
【完整內容請見《CTIMES雜誌》2013.05月號】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