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雄畫刊】
張博仁 無毒養殖勇敢前行
高雄市彌陀區的水產養殖戶第5產銷班今年剛成立,11位成員平均近70歲,擔任班長的卻是年紀最輕、67年次的張博仁。
 |
張博仁放棄高薪繼承父母水產養殖事業。(圖∕張簡英豪 攝) |
|
台灣水產養殖業近年面臨飼料價格不斷上升魚價卻下跌的困境,利潤不如以前豐厚,大部分年輕人寧願留在都會工作,不願繼承家業,等到老一輩做不動了,漁塭只能任其荒廢。身為魚二代的張博仁,在放棄薪資優渥的上班族工作,全心投入養殖業前,也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躊躇思考。
張家三個孩子原本都在台北上班,因為父母年紀漸長,張博仁在2007年轉回南部任職,同時幫忙父母照顧漁塭,但也僅能讓父母在假日稍作休息,直到2009年有一天下班發現父母在熱敷,才驚覺父母的身體已經撐不下去,因此決然辭掉工作,全職經營這片曾經滋養他們三兄妹長大的漁塭。
「如果還照著傳統的方式養魚,我回來就沒意義了。」成為全職養殖戶的張博仁有自己堅持的經營理念,第一是提供客戶安全無毒的產品,第二是創造合理穩定的利潤,讓水產養殖成為永續經營的事業。
生物工程研究所畢業的張博仁,首先將科學新觀念導入養殖,他花更多的時間觀察魚蝦的索餌習性,以求節省飼料及電費。張博仁說,老一輩養殖戶往往撒餌過多,飼料沉底造成壞菌滋長,引發魚群集體死亡。張博仁以自製光合菌改善養殖池內的水質,養殖池周圍的雜草也不使用化學除草劑,並將養殖用資材與飼料分開儲存避免污染。
 |
張博仁用科學、環保、無毒養殖方式養出安全的水產品。(圖∕張簡英豪 攝‧張博仁 提供) |
|
張博仁養殖的無毒白蝦,2012年已取得市府的「水產養殖產地認證標章」,代表養殖戶的生產過程皆受到監控,產品沒檢出禁藥使用,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
張博仁的養殖面積有7公頃,白蝦為主力產品,另外還有鱸魚、烏魚、虱目魚等,為避免市場價格波動造成蝕本風險,張博仁利用網路平台,建構自產自銷管道。在「小欖仁花園」部落格與臉書上,張博仁推展無毒養殖理念,將養殖的過程和甘苦與網友分享,獲得熱烈迴響,透過網購、老客戶團購和無毒餐廳固定採購,白蝦自銷率已達10%、魚類約5%。
體認到無毒養殖是艱辛的一條路,或許沒有大成功,但也慢慢看見成果一一浮現,張博仁堅信只要愛護這片土地,土地就會予以回報。
黃煥升 低密度放養永續經營
一個自小在台北大安區長大的都市男孩,為何成為彌陀海邊的養殖戶?69年次的黃煥升給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答案:「因為嚮往每天親近土地、吹海風、曬太陽的日子。」
 |
黃煥升採中低密度放養減低魚蝦生病機率。(圖∕徐世雄 攝) |
|
黃煥升的家族自曾祖父時代就在彌陀養殖虱目魚,由於父母早年就移居台北從事動物飼料藥品事業,黃煥升可說是個台北人。黃煥升說,小時候每年寒暑假都在彌陀海邊的漁塭度過,是他最快樂的時光,記得那時的虱目魚還是淺坪式放養法,月光照映在阡陌綿延的漁塭上,那種「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景況,至今仍縈繞在他的腦海中。
由於對家鄉土地與生活的熱愛,黃煥升4年前決定揮別五光十色的大都會,返鄉養魚。唸大眾傳播的黃煥升對水產養殖本是門外漢,頭一年先跟著叔叔學習,也到農民學院上課,有了經驗後才接手部分漁塭的經營。
有別於對高利潤的追求,水產養殖對於黃煥升來說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實踐,他不投藥,採中低密度放養,別人一分地養1~2萬尾,黃煥升只養5~6千尾,除了可以讓魚池環境穩定,減少疾病發生,也可以節省水車用電量。在池水維持優良水質的情況下,魚池的水還可相互流通利用,此外,黃煥升堅持不抽用地下水,只用海水與雨水。
低密度放養相對地代表收入會較低,但黃煥升更在意養殖環境的永續經營,他樂在其中的說,低密度放養可以減低管理壓力,漁民也可以很悠閒的活著啊!
 |
讓土地永續利用是黃煥升從事養殖業的信念。(圖∕黃煥升 提供) |
|
黃煥升獨自經營約7公頃的魚塭,養殖的魚種包括虱目魚、白蝦、午仔魚等。黃煥升說,只要魚池的溶氧量、藻相、水溫及放養密度控制配合得宜,不用投藥,魚兒也可以健康長大。
黃煥升養殖的午仔魚已通過漁業署的產銷履歷認證,虱目魚與白蝦也在2011年獲得高雄市「水產養殖產品產地證明標章」。黃煥升表示,獲得認證標章增加不少他與盤商談判魚價的籌碼。
新世代的養殖人黃煥升,因一份對兒時生活的憧憬、對家鄉土地的熱愛,找到自己生命的定位,讓在追求高利潤下資源日益枯竭的土地,以新姿態展現生機。黃煥升正計劃用相同的模式擴大養殖面積,並歡迎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他的行列。
※ 延伸閱讀:
‧新鮮美味 安心上桌 高雄水產養殖新勢力 (上)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五月號】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