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凡爾賽宮「國王的大居室」與「戰爭廊」
Sep 15th 2013, 20:16

【大紀元2013年09月16日訊】已被列入世界人文遺產三十年的凡爾賽宮,是十七世紀法國最輝煌的藝術成就之一,這座宮殿是專制王權的象徵和法國古典藝術的體現。整個宮殿的室內裝飾集巴洛克室內藝術之大成,其中如「鏡廊」、「戰爭廊」等著名空間,是巴洛克室內藝術的傳奇之作。

本期為讀者介紹:凡爾賽宮裡最著名的宮室「國王的大居室」,由路易十四時期最偉大的建築師路易•勒沃(Louis Le Vau 1612-1670)設計、首席畫家夏爾•勒布倫(1619-1690)主持裝飾;以及路易•菲利普國王下令修建的、凡爾賽宮規模最大的歷史長廊「戰爭廊」。

國王的大居室 Le Grand Appartement du Roi


國王的大居室。(Château de Versailles 提供)

國王的大居室由一連串七個帶「炫耀」性質的豪華廳組成,所有配室大廳的名字均取自某一顆行星,例如維納斯廳取自金星。總所周知,路易十四選擇太陽作為標誌,所以國王居室中也有大量以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為主題的裝飾。這一風格是十七世紀七十年代凡爾賽宮整個裝飾風格的靈感源泉。

大居室是國王從事公事活動的場所。為此目的,房間按照當時意大利宮廷的式樣進行了極度奢華的裝飾。當時這些廳針對所有人(不論法國人還是外國人)開放,他們可以趁著國王穿過大居室去往小教堂的時機前來覲見。另外,大居室每週有三個晚上預留給宮廷。

海格力斯廳 Le salon d'Hercule


海格力斯廳 Le salon d'Hercule。(Château de Versailles 提供)

是國王大居室的第一個廳,維洛奈思(Véonèse)壯觀的畫作《西蒙家的一餐》佈置在這裡,這是他1570年為威尼斯的聖母瑪利亞會修道院餐廳所創作的。為了在與土耳其的對抗中得到太陽王的支持,意大利總督於1664年把它贈送給了路易十四。巨幅穹頂畫《海格力斯的頌歌》由弗朗索瓦•勒穆瓦納完成於1736年,這幅包含了142個人物的寓言作品,力圖表現「美德讓人類超越了自身」,可與意大利壁畫家的傑作相媲美。

豐收廳 Le salon de l』Abondance


圖為豐收廳的天花板裝飾畫。(維基百科)

豐收廳是晚宴時人們享用飲品之處;這兒的一個餐檯為人們提供咖啡、葡萄酒和甜燒酒。在這裡的門上方有一件珍品「王室的大帆船」。這艘卸下了桅桿的船是權力的象徵,每個人經過時都要向它致敬。在重大的日子裡,它會被放在國王的餐桌上,船裡面擺放著國王的餐巾。

維納斯廳Le salon de Vénus


維納斯廳。(維基百科)

該廳和狄安娜廳是大居室的主要入口,「大使扶梯」(國王大居室壯觀的榮譽階梯,1752年時被拆毀)就通向這裡。大居室晚宴的餐桌佈置於此,當時的盛宴是證明君主權力的機會,這一傳統還鑄就了「法國式服務」和法國美食的美名。晚宴餐桌上擺滿了新鮮的稀有水果(如橘子和檸檬)、擺成金字塔形的蜜漬水果和小杏仁餅、還有花籃。

在大居室的房間中,維納斯廳的裝飾最具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建築、雕塑和繪畫間的呼應亦幻亦真:大理石壁柱和圓柱在雅克盧梭創作的風景畫中得以再現,而窗戶一側的兩尊立體透視雕塑則與讓•瓦蘭(Jean Warin)筆下的路易十四形象相互呼應。

天花板上正中是愛情女神維納斯的形象,其周邊向下、共同裝飾穹頂的繪畫作品展現了古代英雄的英勇事跡,以讚頌維納斯和路易十四的功績:一幅畫展現了主持馬戲的小丑,影射的是1662年為了向王后表示敬意而舉行的著名的騎兵競技表演;還有一幅畫展現亞歷山大迎娶羅科薩娜的場景,令人聯想到路易十四的婚禮。

狄安娜廳Le salon de Diane


狄安娜廳Le salon de Diane。(Château de Versailles 提供)

在古希臘文化中,狩獵女神狄安娜是和月亮聯繫在一起的。她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狄安娜廳也是大居室的前廳,這裡充當路易十四時期晚宴時的檯球室。太陽王非常精通這種遊戲,他玩得太好了,經常贏得女眷們的熱烈掌聲,以至於這個客廳還被稱作「掌聲室」。

穹頂上的裝飾展示了古代英雄狩獵的場景,非常明顯是暗示與頌揚神獵手路易十四。壁爐對面的托腳小桌上方,是加布裡埃爾•布朗夏爾的《狄安娜和恩底彌翁》。古代半身像是馬扎然主教留給路易十四的藏品。

瑪爾斯廳Le salon de Mars


圖為馬爾斯廳的天花板裝飾畫。(維基百科)

瑪爾斯既是一顆行星也是戰神的名稱。之所以選擇軍事作為房間的主題,是因為這裡原本是演示室的衛士廳。後來,這個房間是晚宴時聽音樂和跳舞的地方,所以通常人們稱之為「舞廳」。

作為一位醉心藝術的國王,路易十四本人是一名出色的舞蹈家和芭蕾舞編排者,他於13歲首次登台演出,先後在26部大型芭蕾中擔任主角,曾經出演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而被後世尊稱「太陽王」。

在天花板中央,克洛德奧德朗(Claude Audran)描繪了瑪爾斯坐在群狼拉動的戰車上的場景。壁爐上方是路易十四最喜歡的畫作《彈奏多米尼加豎琴的大衛》,在路易十四時期,它是被放在國王寢宮的床室中的,與拉斐爾的《聖讓在帕特摩絲》相輝映。力圖表現法國畫家可以與意大利最偉大的大師們相匹敵的願望。

墨丘利廳Le salon de Mercure


墨丘利廳Le salon de Mercure(Château de Versailles 提供)

最初,墨丘利(水星)廳是大居室中的臥室,它「床室」的名字正由此而來,雖然很快這張床在冬天時就被搬走了,為的是騰出空間在那裏擺放遊戲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張床,是路易•菲利普把凡爾賽宮改建為博物館時,命人放置在國王的臥室內的。

穹頂畫作是讓-巴蒂斯特德尚佩涅繪製的,表現墨丘利(羅馬神話中是為眾神傳遞信息的神祇)在兩隻雄雞拉動的戰車上的場景。穹頂周邊裝飾著四幅畫作:左邊瑪爾斯廳一側是描繪奧古斯特接見印第安使團;後部面對窗戶的地方,是描繪書房裡的托勒密•菲拉德爾夫;右邊窗戶一側,描繪亞歷山大和接受他贈與的多種異國動物的亞里士多德(曾為亞歷山大撰寫史書)。

阿波羅廳Le salon d』Apollon


阿波羅廳Le salon d』Apollon。(維基百科)

太陽神阿波羅,被路易十四視為藝術的化身與和平之神,因此阿波羅廳也是眾多廳堂中最奢華的。今天仍能從天花板的裝飾中看出這一點:那裏所有的繪畫作品(如穹頂中央、以及周邊和牆角石處的畫作)全部都是彩色的,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整體鍍金的圓潤浮雕。

但這裡的銀質傢俱如今已不在了,尤其是2.60米高的御座在1689年被熔毀了。一把鍍金木椅代替了路易十四的御座,被放置在鋪著金底波斯地毯的台上,上方有華蓋。如同所有其它王室住宅一樣,廳裡深紅色天鵝絨製作的壁衣是依照季節而更換的:冬天時人們用18條金色和銀色刺繡裝飾帶把天鵝絨分隔開,夏天時則使用絲綢底料的金色和銀色刺繡飾帶。

戰爭廊 La galerie des Batailles


戰爭廊 La galerie des Batailles。(Château de Versailles 提供)

戰爭廊(La galerie des Batailles)是凡爾賽宮規模最大的歷史長廊,它佔據了城堡南翼兩層樓的整個空間,一直延伸到頂。由路易•菲利普國王下令,於1833年設計和建造,1837年6月10日正式落成,這裡是整個博物館參觀線路的精華所在。也是十九世紀博物館大改造中最好的典範之一。

長廊的建築佈局是由弗雷德里克•內普弗(Frédéric Nepveu)設計。長廊構成了一個莊嚴的空間,處處都是金碧輝煌的大理石和仿大理石,畫幅間是突出的圓柱飾,光線從拱頂玻璃窗透過。

為了符合博物館彰顯「法國榮耀」的主旨,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將三十三幅描繪鑄就法國歷史的大型戰役的油畫彙集於此,自公元496年的托爾比亞克戰役(Tolbiac)起,直至1809年的瓦格拉姆戰役(Wagram),回顧了一千多年間法國歷史上的重大戰役。所有統治過法國的王朝在此都有其一席之地:墨洛溫王朝(Mérovingiens)、加洛林王朝(Carolingiens)、卡佩王朝(Capétiens)、瓦盧瓦王朝(Valois)、波旁王朝(Bourbons),還有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一世。它想傳遞這樣的信息:法國是歷經無數次內、外部戰爭建成的,自今往後的法國將是輝煌而穩定的,且已準備好踏入和平與繁榮的新紀元。

其中四幅最大定購油畫作品是:

1.帝國時期的《奧斯特里茨戰役Bataille d'Austerlitz》,畫家是熱拉爾男爵(Baron Gérard 1770-1837),完成於19世紀,油畫高5.10米、寬9.5米,描述拿破侖一世皇帝最輝煌戰役之一,1805年12月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拿破侖以少勝多,大敗俄、奧聯軍,第三次反法聯盟勉強維持四個月即宣告失敗。次年6月,奧地利皇帝弗蘭茨取消了自己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歷時800餘年的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壽終正寢。


名畫:《奧斯特里茨戰役》。拿破侖一世皇帝最輝煌戰役之一、奧斯特里茨戰役(Bataille d'Austerlitz)之場景。作者:法國畫家熱拉爾(Francois Gerard),珍藏於凡爾賽國家博物館。(攝影:章樂/大紀元)

2.復辟時期的《亨利四世進入巴黎Entrée d'Henri IV à Paris》,畫家同樣是熱拉爾,完成於19世紀,油畫高5.10米、寬9.58米,描述前一年正式宣佈放棄新教信仰的亨利四世於1594年3月在歡呼聲中進入巴黎,並成為全國公認的國王,至此為持續32年之久、對法國造成的損害與百年戰爭相比猶有過之的胡格諾戰爭基本畫上了句號,這位被後人譽為「亨利大王」的君主文治武功兼備,成為「這個國家的復興者和解放者」。

3.《腓力•奧古斯都在布汶戰役中 Philippe-Auguste à la bataille de Bouvines》,畫家是奧拉斯•韋爾內(Horace Vernet 1789-1863),完成於1827年,油畫高5.10米、寬9.58米,描繪1214年7月21日卡佩王朝國王腓力二世領導法軍與英王約翰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的聯軍在布汶戰役中展開決戰,法軍在戰鬥中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此役堪稱決定法國王權乃至法國民族存亡與否的生死之戰。也正是這一戰役,首次真正激起了法蘭西民族感情的高漲。由於布汶大捷,法國王權大為鞏固,腓力二世也被譽為「奧古斯都」。

4.《豐特諾伊戰役La Bataille de Fontenoy》,畫家同樣是韋爾內,完成於1828年,油畫高5.10米、寬9.58米。描繪1745年5月11日,法軍於豐特諾伊會戰中擊潰英國、漢諾威與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同盟軍,獲得壓倒性的大勝,並且奪取了比利時的控制權。

長廊也設計成一座像征民族榮耀的先賢祠,120米長、13米的長廊中陳列著82尊法國最著名的在沙場上殉國的軍事將領的胸像、以及16幅記載所有為法國的偉大戰爭做出貢獻英烈名字的青銅銘牌。

(責任編輯:德龍)

美東時間: 2013-09-15 14:29:41 PM 【萬年曆】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9/16/n3964843.htm凡爾賽宮「國王的大居室」與「戰爭廊」.html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aho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