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報全公布,搭配四月營收出爐,正是檢視個股基本面與股價位階調整的時機。然而指數低量推升至八千點之上後,新版證所稅共識成型,將有利台股回到常軌,擁有實質獲利的個股,才利股價踩著穩固的基石上漲。
題材是短暫的,獲利才是股價上漲的王道。股價總是走在基本面之前,每月營收都是必須觀察的指標,而每一季的獲利數據與內容,更是檢視與調整持股的重要依據。
季報見真章
全球央行同步執行寬鬆政策,安倍經濟學下日圓貶破百元大關,熱錢四竄且回流亞洲,台股獲得外資回補持股,指數隨著國際多頭步伐,加上財長張盛和表示五二○行情可以期待,月線六連紅並逼近八五○○點,而成交量放大逾千億元,果然建立在修改證所稅之上。
從技術面來看,本波指數從四月中旬七六八八的低點起漲,至高點八四一四‧八八點,大多數時間都是沿著五日線向上走揚,為多頭的強勢象徵。然而,當中外資買超金額突破千億元,龍頭台積電股價還原權值後頻創歷史新高,為指數驚驚漲背後的最大推手。
目前國際股市仍位處高檔,尤其是美國股市頻創新高,台股落後或有補漲可期,不過數據顯示經濟「悶」局未解,加上報稅的傳統賣壓,指數空間恐難有太劇烈的變化。預期個股表現機會依舊是盤面重頭戲,尤其是在季報公布之後,驚訝!驚嚇?股價連結回到基本面,選股方向依舊建議朝正向的產業趨勢搜尋。
為了因應會計處理準則改採IFRS,今年企業財報申報有許多不同於以往的規則,如取消半年報、季報在每季結束後四十五日內申報等;第一季財報是改變後的處女秀,除了本業表現之外,日幣大幅、台幣小幅的貶值效應,放在業外收支的匯兌損益,也成了重要的觀察重點。
而當中受到IFRS影響最大的當屬營建業,由於採取全部完工法認列,因此勢必出現重複認列現象,投資前建議必須延伸了解未來可能入帳的狀況,否則恐出現單季暴衝卻後繼無力的現象。短線上,營建指數來到波段高點,若非連續性入帳且無殖利率支撐個股,必須特別留意。
五二○後的選股策略,基本上只要是量能無法突破千億元,資金集中化的現象仍不易改變,則外資的態度還是最值得參考的數據。再者,國際股市的變化,特別要觀察日圓貶值幅度,匯率大戰將嚴重影響股價。
股價隨獲利調整
單就季報本身來說,每股稅後獲利是首要的觀察重點,而接下來必須要了解本業的狀況,如果呈現穩定成長,則對股價將有強勁的推升效果,成長率是關鍵。而內容包括應收與應付帳款、毛利率、庫存、盈益率、成本等,也都要觀察是否突然出現大幅度變化的現象,對於接下來的財報將有直接影響。
因此,短線的股價操作上,最直接的影響就是EPS,而接下來可留意本業與業外獲利占比比重,如果是業外占比高,則需留意未來能否保持這麼高的水準;而後,毛利率或是營益率可以成長是最好,若不能成長也該盡量選擇降幅低的公司。而由於原物料價格大降,也必須連動到成本與庫存數據。
由於部分公司在季報出爐之前,股價已經先漲一段,因此短線上有可能會出現獲利了結的賣壓,不過如果是在整理過後公布,且繳出讓市場驚艷的成績單,如禾瑞亞單季EPS達二.二元,毛利率又大幅增加,則股價便出現連續性的上漲;反之,若是不如市場預期,則恐怕失望性的賣壓將不會太輕。
由於第一季季報公布截止日期,正好是第二季下半旬的開端,因此,也可搭配四月營收一併檢視。鑑往知來,獲利優於預期者出現補漲或再漲,不如預期者拉回或持續整理,連續性數字或可表示趨勢方向,毛利率與營益率的變化是關鍵,高價股的本益比調整具指標意義,虧轉盈的公司則或有轉機空間。
對於長線持股來說,產業趨勢與個股獲利能力,仍是投資的最大重點,因此,獲利數據若是符合、更好是優於預期,則一來可增強持股信心,也有利於籌碼維持安定水平;二來則有機會吸引法人或市場買盤加持,給予股價持續推升的力道,對股價都能夠有正面助益。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