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聯合書報攤-閱讀藝文
聯合書報攤-閱讀藝文:收羅典藏今藝術、典藏古美術、野葡萄文學誌、歷史月刊、聯合文學、寶瓶文化等雜誌精選內容,給您最優質的閱讀情報與藝文情資,為學養與氣質加分。
從2010年的中上環開始 羅維明的《幻想香港》
May 16th 2013, 05:01

【文/蕭恒】

1857年,看似是中國史上無關痛癢的一年,歷史學家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 (185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中,以其「大歷史觀」分析,這一年其實是明朝自盛而衰的轉捩點。

2010年,日後在香港史上,或許同樣是看似無關痛癢的一年,沒有89聲援民運、97主權移交、03五十萬人遊行等大事,各種政治抗爭與社會運動已司空見慣。這一年,香港資深評論兼創作人羅維明,拍下一部叫《幻想香港》的電影,捕捉香港2010的政治經濟面貌,彷彿預示著這一年其實也像「萬曆十五年」般,反映著歷史洪流的轉向。

《幻想香港》劇照

訪問中羅維明不斷強調《幻想香港》的時間性。「千禧過了10年,在踏入下一個10年之前,是時候檢討。」2010年政府推出令人失望的政改方案,80後青年聚在立法會前發表青年行動宣言,香港人繼續爭取民主普選無期。也是在2010年,政府活化百子里,紀念辛亥革命百週年。同樣是要爭取民主,兩場不同形式的運動,相隔百年遙遙呼應,地理上卻又如此相近。《幻想香港》將2010年置於香港歷史進程的脈絡中,賦予其歷史意義。

《幻想香港》亦賦予中上環極其豐富的涵義。那天的訪問就在羅維明位於上環的工作室進行;整部電影的取景,也在中上環。這區有面臨活化以紀念辛亥革命的百子里,有議事論政、政黨角力的立法會大樓,有見證6、70年代社運、開始千禧年保育討論的天星碼頭,有特首居住辦公的禮賓府,有經歷金融海嘯後各大銀行的總部與辦公室等等。

望著上環對開維港的景致,羅維明侃侃而談片中各個場景的隱喻。電影開始,汽車在禮賓府附近的斜路「拋錨」--與特首要政改「起錨」相映成趣--然後鏡頭俯視髹在路上望左望右的箭嘴,任職攝影師的主角要決定左傾還是右轉。鏡頭對著中環金融海嘯後的銀行,滿是苦主的抗議;泡沫爆破背後其實是連環欠債,不就像主角被人追債是又要追討廣告公司欠他的工錢麼?「個人面對日常事件與社會經濟大環境,其實是同樣境況。」羅維明說。

《幻想香港》劇照

《幻想香港》裡的中上環網羅昔日與今天、個人與社會的各種呼應,給出一個充滿象徵意義 (symbolically loaded)的中上環景觀。當然象徵隱喻還出現在百子里七一吧一幕,示範殖民地舊鈔票的不文摺法,今日沒有舊鈔,港幣不再是hard currency,反而人民幣硬幣拼出米老鼠才是致富之道。

那麼如何才找得到我們曾經熟悉的香港?主角要從中環去香港仔,問道於清道夫 (由70年代社運先鋒莫昭如客串飾演),答曰要乘70或80號巴士。70號巴士往香港仔真有其車,但當年貫通中環柴灣的80號線卻早已不復存在。當下70年代冒起的和生於70年代的,仍然是在建制裡生存的「香港仔」,80後又如何尋覓一條通往屬於他們自己的香港路線?

羅維明自言沒有趕上參與香港「火紅年代」的青年社會運動,而出現於片中的莫昭如與鍾偉祺,正正是當中的代表人物。對他來說關心也是一種參與,而他也特別關心今日的「80後」於政治參與和社會運動能否承先啟後。對於這一群年青人,他寄予厚望。

萬曆十五年埋下大明江山滅亡的伏線,《幻想香港》倒是嘗試點出2010年如何由一群80後開啟了香港政治的新局面。羅維明指出:「過去幾年,就靠他們踴躍參與,許多社會話題才受大眾關注。」而在天星保育、菜園村等之後,「反政改」是80後第一次主導政治層面活動,他們在立法會前的宣言,甚至可能標誌著香港政治生態的新開始。

《幻想香港》劇照

當許多評論批判香港的淪落,羅維明對於這個城市的想像卻不是那麼悲觀,正面的想像由其文字著作《香港新想像》一直延伸至《幻想香港》。主角在公園看到小朋友吹肥皂泡,遇見未來棟樑是一片歡樂氣氛,卻也不排除美好景象如泡沫破滅。最後另一名攝影師在七一吧門外向主角問如何乘車到香港仔,情境一如主角最初向莫昭如問路,顯出《幻想香港》對於香港人公民參與的傳承仍然有著信心。

以攝影師為主角,是否也是一種隱喻,以言明《幻想香港》要紀錄當下香港之志?從他的回答可見,以攝影師為主角,不無此意;但更重要是因為他身邊有許多好友是攝影師,他自己也有攝影創作,取材現實令角色更立體。《幻想香港》中,許多情節都源於真實,看過《香港新想像》一書也會知道片中碼頭神經病患的自言自語真有其事;而主角在七一吧與鍾偉祺的對話,其實出自羅維明與鍾偉祺的閒談。

《幻想香港》能夠成事,全靠朋友。羅維明多番強調這是一個資源緊絀的製作,不計器材只花了1萬港元。拍攝也得要朋友、親戚、學生仗義相助,最大困難是義務幫助的人很多時只能抽到1天半天時間,餘下工作唯有自己一力承擔。有影評批評電影後半以搖鏡紀錄片方式拍攝立法會現場,與前半的劇情敘事不協調。羅維明一方面指出兩部分在內容上的呼應,另一方面承認器材人手不足,一部攝影機要同時錄影收音,拍攝立法會現場難免有瑕疵。能夠以如此資源完成一部電影,他說:「是一種鼓舞,卻不值得鼓勵。」

羅維明

反倒是談到試映會後沒有人主動接觸發行,他略帶失望。公映與否,絲毫沒有動搖他以電影捕捉香港2010這個重要時空的信念。用羅維明的話來說,照片、電影是「客觀記錄,主觀投入」。片中一幕,主角夢見拍下的照片只餘空白,反映著「把持不到自己的過去的焦慮」。推動著他拍攝《幻想香港》背後,或多或少是這種把持過去的焦慮情緒;同時他也寄望80後青年掌握未來,實踐在立法會前誦讀的宣言。

就讓《幻想香港》為80後、為我們、為香港,立此存照。

DATA

《幻想香港》將於5月的新北市電影節放映,詳情請上官網:
http://www.ntpcff.com.tw/

【完整內容請見《art plus》2013年5月號】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蔡惠民/吃個不停五香豆乾
May 16th 2013, 04:57

【撰文/蔡惠民】

即便手作食材的履歴內容不斷更張、與時俱進,觸角日漸廣遠,可是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自製五香豆乾時,心兒怦怦跳的,整個製程,被期待、緊張、興奮與忐忑五味雜陳的微妙情緒所漲滿的感覺。一旁鵠候等待出爐,拉開烤箱門,顧不得火炙燙手,像個面對一瓶裝滿五彩糖果罐兒的饞嘴小孩,急吼吼地伸手就捻起一枚,呼呼吹上兩口氣,便迫不及待咬將下去,咔嗞咔嗞齒頰生香,味蕾既陶醉又滿足,接著思鄉情愫獲得了慰藉,再隨著一片片豆乾嗑下肚,美味指數因為手作的自豪而持續狂飇,那是一種連米其林星星級料理也難以催化翻掀,五感等級的High。

在所有家鄉小食裡,讓我牽腸掛肚的實在不多,而五香豆乾便是其一。說來好玩,自幼及長,我挑食又難搞,抵死不食的品項遠超過喜愛的食料,很不巧地,又成長於虔誠茹素的家族,親友聚會素宴不絕,倒不是我多麼無肉不歡,對素食料理最大的心結在於包山包海,從豆雞、豆魚、素火腿、素肉、豆皮、豆包無所不在的豆製品,說是我的天敵也不為過,莫名地一入口便一陣反胃。至今我仍記憶猶新,每當年節圍坐餐桌,面對旁人眼中一桌子澎湃豐美的素食盛宴,我卻是右看右瞄,以眼巡視一遍又一遍,卻找不到一道可以安心下箸,無需翻掘挑揀出豆料的菜餚,總是坐如針氈地隨意扒完一碗飯,在眾人同情憐憫的眼神目送下,趕緊逃之夭夭。原本以為一輩子沒得翻身的偏食煎熬,竟在北上念大學經常外食的情況下,奇蹟似地痊癒,搖身一變成為只要食材好、料理得當,幾乎來者不拒的博愛食客。而在這天翻地覆大變身的過程中,唯一不變的,是對五香豆乾的喜愛,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這根深蒂固的愛,當然不會因為移居數千哩以外的異鄉而自動緩解,所幸亞洲食料在美國,只要不是地處窮鄉僻壤,要弄到手也不算太難。從東岸普林斯頓飄流到西岸舊金山,在地亞州超市都不乏五香豆乾的芳蹤,都從東岸買到西岸,只是要買到拆封沒發酸,口味也還可接受,還真需要幸運之神的眷顧。當然,我也完全提不起勇氣,審慎閱讀包裝上食材原料內容標示,只想鴕鳥地屈服在口腹之慾之下。再說,恕我不賞自己人的臉,就算讀了翻成英文的成分列表,實際做不做得準,是另外回事。層層疊疊的不確定,使得咀嚼之際,疑雲漸增,享受遞減,自然而然逐漸從少吃到不吃,可有時候,的的確確還真是思念得緊啊!畢竟是愛了一輩子的故鄉小食。

品味生活家 蔡惠民

住在舊金山灣,一手拿鏟子,一手爬格子,說設計只懂皮毛,看時尚略知一二,煮料理小有天份,買好物身手過人,譯過幾本都會愛情小說,寫過幾個專欄,主持兩個部落格mindestyle.com、minpicks.com

看更多精彩文章

【完整內容請見《双河彎》2013年五月號;訂閱双河彎電子雜誌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夏霏/無痕式戀人
May 16th 2013, 04:56

【撰文/夏霏】

我用的瀏覽器中,有一個功能很特別,叫做「新增無痕式視窗」。因為搞不清楚這功能有什麼作用,我一直沒有使用過。直到友人來家中借電腦,我才第一次見識到它的功用。

「這是什麼功能?」我問。友人說:「按下這功能,你所瀏覽的頁面、帳號密碼等就不會記錄在電腦裡,很適合在外使用電腦時使用。」「感覺對隱私很有保障呢。」我說「是啊!」友人眨眨眼,「也是不錯的偷情功能。」我大笑。

無痕式戀人之一:地下戀人,臉書各自單身。

「無痕式視窗」讓我想起友人A與男友之間的關係。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A交了男友,但她從不帶男友出席任何聚會,臉書上的感情關係也總是顯示:「單身」。問她為何這麼神祕兮兮,她說:「宣稱自己單身,頂多被問為何不交男朋友,我用『工作太忙』、『緣分沒來』敷衍過去就可以;但有交往對象,好事者就會問他的年齡、職業、收入、為什麼還不結婚……應付不完啊!」為了保持低調,A和男友約會時從來不在臉書上打卡、為對方按讚留言,更不會張貼對方的照片和合照,宛如偶像明星地下戀一般。

「喂!妳也太神祕了吧!就連我們這群姊妹淘都無緣見到傳說中的『姊夫』尊容。」我們不只一次抗議道。「如果交往得夠穩定,一定會發喜帖邀妳們來喝喜酒的,到時候不就見得著?」A笑笑,「如果不幸分手了,代表無緣,也沒有認識的必要啦!」仔細想想,A說的也不無道理。不過,難道她不怕兩人在網路宣稱「單身」,容易招來追求者嗎?A自信地說:「那得看追求者功力如何?兩個人感情好,怎麼可能有小三介入的縫細。再說,不也一堆宣稱『穩定交往』、『已婚』和整天在網路上曬恩愛的情侶說分就分?」或許,正如A所言,網路上眾多宣稱單身的人們,身邊或許都藏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無痕式戀人」也說不定呢!

無痕式戀人之二:愛情失憶症

說來,因為「愛情失憶症」造成的「無痕式戀人」其實還不少。

「前幾天,一個很面熟的男生來加我好友。我正納悶這人怎麼這麼面熟,去他相簿一看,這不是曾經交往過半年的前男友嗎?當時愛的轟轟烈烈,現在我竟然連他名字都不記得了!你說誇不誇張。」她說。

「我也老早就忘記分手女友的名字了,年代久遠,也想不起來當初為何和她在一起。只能說,我們算是『活在當下』的奉行者吧。」他說。

不過,我覺得最扯的,還是以下這個例子。

友人阿達臨睡前來了通電話,口氣急促:「霏霏,我知道妳晚上不喜歡接電話,但是我碰到超瞎的事,忍不住現在就跟妳說!」我打了個哈欠,「說吧!反正你的戀情一向很瞎。」「妳還記得小魚嗎?當初她劈腿甩了我,分手後對我忽冷忽熱。後來失去音訊兩年,今天竟然寫了封電子郵件問我是誰?說她發生意外失去記憶。我故意不跟她說我是她前男友,只是跟她閒扯瞎聊,她竟然說對我很有感覺,想和我交往看看……。妳說誇不誇張?」阿達激動的說。

愛情防護員 夏霏

文字是呼吸;小說是人生;星座,是我的讀心術。十二歲開始創作,嗜創意、愛情、音樂、文字、電影。目前為專業講師、新浪星座專欄作家。

「想入霏霏」部落格www.wretch.cc/blog/fay88

看更多精彩文章

【完整內容請見《双河彎》2013年五月號;訂閱双河彎電子雜誌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ahong1 的頭像
    yuahong1

    急診室男女線上看 第2集 急診室男女線上看 第3集 急診室男女線上看 第4集 急診室男女線上看 第5集

    yuaho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