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屢破紀錄 但「高溫假」還得再評估(閻大富報導)
太平洋高壓持續籠罩在台灣上空將近一個月,本月八號天氣晴朗炎熱、日照強烈,加上海風調節不明顯,大台北中午前後高溫不斷攀升,台北市在下午一點五十八分測到三十九點三度,打破台北測站百年多來的歷史紀錄,也是全台史上第七高,更創下今年全台最高溫新紀錄。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指出,破紀錄的高溫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白天太平洋高壓籠罩,天空無雲讓日照增溫加快,加上南方吹來的海風調節慢,而大陸也有一團溫暖空氣進入台灣上空,才造成高溫飆升。
氣象局表示,台北測站西元一八九六年設立,原先最高溫是三十八點八度,出現在二○○三年八月九號,而三十九點三度打破一百一十七年以來的紀錄成為史上第一。
根據氣象局的歷史資料排行,台灣高溫前十名幾乎都和熱帶氣旋或是沈降作用有關,台北市只靠著太平洋高壓再加上海風調節不良,就飆升到三十九度以上,算是相當不容易的高溫現象。
預報中心課長陳怡良指出,台灣的高溫紀錄,大部分和熱帶海洋氣旋有關,因為這樣的系統會造成焚風或下沈氣流,如果加上白天的日照,高溫就很容易形成。
氣象局表示,台灣的高溫紀錄前十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台東四十點二度,出現在二○○四年五月九號,而東部的台東市和大武在前十名中佔了六位,都是焚風所形成。
另外,二○○四年台中因敏督利颱風外圍下沈氣流,出現過三十九點九度的第二高溫,新竹在二○○九年八月二號,也因柯尼颱風帶來三十九點四度的第五高溫。
不僅台北高溫破百年紀錄,八月以來東亞的大陸、日本和韓國也屢創高溫紀錄。預報中心課長陳怡良指出,東亞陸地形成大範圍的高溫,主要是有幾千公里「綜觀尺度」到上萬公里「行星尺度」等級的天氣系統才會造成,而目前太平洋高壓就是這樣的系統。
陳怡良表示,大陸型氣候不像台灣有海風調節機制,韓國和日本雖然海岸線長,但相對的陸地面積仍然很大,海風能否調節就要看各地的狀況。
陳怡良說,非常極端的高溫必須多種因素配合,台北的破百年紀錄高溫就是這樣產生,但大陸型氣候的地區只要天氣系統控制就會持續很久,溫度也常居高不下。
陳怡良分析,目前各國都市化程度高,除了天氣,還有其也人為因素,但即使是都市當中,如果範圍夠大,不同地區的溫度差距也會很明顯。
而高溫持續,「高溫假」也再度引起討論,日前行政院下令由氣象局和衛生福利部等單位研究評估。但氣象局局長辛在勤表示,台灣是海島型氣候,溫度不像大陸型氣候的國家會一路上升,再加上台灣最熱的時段大約在上午十一點到下午兩點間,正好也是中午休息時間,因此「不太建議政府實施高溫假」,而是鼓勵雇主多留意高溫現象,讓在戶外工作的勞工提早休息。
辛在勤表示,考量台灣的工作特性和氣溫變化,氣象局會以「提早休息代替休假」方案,向勞委會提出建議。(圖:13日溫度分布圖 氣象局提供)
留言列表